ADC之谜:位数越高示波器性能越高?
ADC的位数是衡量示波器性能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一般测试测量厂商在发布一款新型示波器时都会强调其ADC位数的改变。市面上的示波器采用ADC从8位到12位不等,普通用户会按照常规思维理解,觉得ADC位数越高测量精度越高,示波器性能越好。
从波器参数表来看,采样率和ADC的位数是互斥的,当采样率越高,ADC的有效位数越低。有些产品会采用算法补偿实现更高ADC有效位,但是如果ADC的有效位数是物理的,就和采样率无关。用杜吉伟的话就是,“在示波器领域,目前只有是德科技的产品在带宽达到13GHz以上时可以做到ADC的有效位数是10bit,而且是物理有效位。”
ADC再往更高位数做就无法攀岩了吗?其实是德科技已经将ADC做到了14bit,而且已经应用在了频谱分析仪产品中。用户可能会问:既然可以将14bit ADC用到网络分析仪中,为什么不能用在示波器中?我们要知道,衡量示波器性能的参数不只是ADC有效位数,除此之外还有示波器的本底噪声、固有抖动和通道之间的抖动。
示波器如果想要测量更精细的信号,首先本身要纯净,噪声要小。杜吉伟比喻仪器本身和人一样,心胸要足够广阔才能看得更远,如果心藏怨恨能看到的世界就只有怨恨,容纳不了更多的风景。但是对于示波器来说,电子产品的杂散不可能是零,信号采集进来要经过前端放大器,如果示波器本身的噪声很大,ADC的位数再高也无法实现更高的精度,目前前端放大器的精度还配不上14bit 的ADC,可见示波器测量精度继续向上发展的瓶颈不是ADC有效位数,而是带宽、前端放大器、ADC全面突破才有意义。
独门绝技—磷化铟工艺
是德科技之所以可以在测试测量领域独居鳌头,是因为它还有一项“独门绝技”— 磷化铟工艺。早在80年代,惠普公司就开始进行磷化铟技术的研发,2004年第一次把磷化铟技术用到安捷伦的频谱分析仪和网络分析仪中,2010年将该技术用到示波器中。Infiniium V和Infiniium Z系列均采用了该工艺,UXR系列采用的是新一代磷化铟工艺。杜吉伟分析,“从性能来看,磷化铟工艺比锗硅工艺的本底噪声要小,可以把10bit ADC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14bit ADC分辨率理论上可以做到1/2^14 ,但是实际上实现不了,是因为前端放大器本身带来的噪声比较大,就是把前端放大器做到毫伏级别,这个级别的底噪也比1/2^14 大很多,会覆盖ADC的精度,ADC位数再高优势发挥不出来。”
笔者在几年前就了解到了磷化铟工艺,但是直到今天别的测试测量公司也没有采用,是技术本身太难还是其它公司觉得没有必要?杜吉伟的解释是,“毋庸置疑,磷化铟的成本很贵,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通过销售产品负担得起,但是我们的产品线足够丰富,而且销量足够大,可以均摊成本,从而可以支撑起自建工厂实现商业化。我们在不断扩展磷化铟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技术从高端向中低端迁移,让更多工程师能够用上磷化铟技术的产品。”
110GHz带宽以后示波器的更高可能
每次采访,我总喜欢让受访者展望未来,因此这个问题也抛给了杜吉伟:继Infiniium UXR系列的“110GHz带宽,10bit ADC”精度之后示波器如何发展?他的回答是,“在五年之内,Infiniium UXR系列的110G带宽基本能满足市场上的大部分需求。除了要解决本底噪声问题外,示波器还有一个发展瓶颈就是计量,仪器要保持既定的测量精度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校准,而目前110G带宽的示波器好多公司无法计量,我们推出的自校准模块可以支持110G,让仪器恢复出厂水平。”
为了方便中国客户,UXR系列示波器特意为中国市场定制了59GHz带宽产品,后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升级到70GHz或者110GHz,升级方式完全是软件升级,硬件不用作任何替换。
科技发展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就像芯片制造工艺一样,当工艺节点发展到28nm时很多人就觉得够用了,但是后来又推出了16nn、10nm、7nm,如今5nm技术研发已经提上提成,未来还会有3nm、1nm;通信技术从2G到3G,再到4G,我们都觉得手机上网速度已经够快了,如今5G也即将商用,它将推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应用的实现。示波器的技术参数也会随着科技发展的需求不断向前迈进,突破“110GHz带宽”或许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