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 它填补了 中国海上测量的空白

中国科技网 中字

4月28日,远望2号船完成41年海上测控和卫星长期管理任务后,被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正式赠予地方,将作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场所向公众开放。至此,包括“远望1号”“远望2号”在内的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已全部退出海上测控序列。

41年前 它填补了 中国海上测量的空白

历史不会忘记,这艘被授予“功勋测量船”荣誉称号的测量船,圆满完成了远程运载火箭、风云、北斗、神舟、嫦娥等47次国家级重大科研试验任务,用41年的历程书写了中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决策:发展远程运载火箭和地球同步卫星。然而,要把飞行器送到万里之外,仅靠我国本土测控网已不能满足飞行试验要求,必须放眼世界选定一个庞大的试验场。以酒泉发射场为圆心,以一万公里为半径画个圆,最终大家为火箭锁定了一个理想落点:南太平洋。

1965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13、14次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研制中国自己的航天远洋测量船”方案正式提上日程,并于1967年命名为“718工程”。

1975年4月8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筹建指挥部正式成立。1977年8月、10月,两艘测量船在江南造船厂先后建成下水。

两艘“姊妹测量船”究竟叫什么名字好?大家展开讨论。钱学森首先想到了毛主席的一段诗,“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便提议说能不能叫“五洋九天”。咱们的测量船跟踪卫星就好比“九天揽月”,到大洋打捞数据舱,这不就是“五洋捉鳖”吗,所以一个叫“九天”、一个叫“五洋”,行不行?

会场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有人认为,将来国家还要建造更多测量船,承担“九天揽月”重任,只是“捉鳖”就不大好听了。大家又陷入沉思。

这时候,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将军突然想起毛主席手书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远望》。将军问大家:“能不能叫‘远望’,这个含义很好,而且‘远望1、2、3、4、5、6……’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他的话音刚落,钱学森马上拍手叫好,大家也纷纷表示赞同。1977年9月,两艘测量船就以七律诗《远望》命名,正式更名为“远望1号”“远望2号”。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党委书记吴贺宪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感慨道:“远望号测量船的研制成功,代表了当时我国造船工业、电子和航天事业的发展水平,填补了中国海上测量的空白,使中国的飞行器、卫星测控网从西北、华北延伸到了世界三大洋任何一个海域。”

1980年5月1日,“远望1号”“远望2号”和海军、国家海洋局的16艘舰船、4架直升机组成海上测量船编队,奔赴远离本土8000多公里的南太平洋预定试验海域。这是迈向深蓝的首次出征,更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壮丽行动。

当年5月18日上午10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穿越千山万水,飞向目标海域。火箭飞行30分钟后,远望2号船西北上空的云端里,“嗖”地飞出一个亮点,越来越亮,似火红的流星眨眼般从船的右舷上空划过。短短几十秒内,远望2号船180雷达和遥测设备及时发现目标,雷达系统负责人徐更兴科学组织,做到了对飞行目标早发现、稳跟踪,取得了从目标出地平线到数据舱落水的全弧段跟踪优异成绩。

中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惊动了全球。以此为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远程运载火箭、第四个拥有航天远洋跟踪测量能力的国家。

不过,茫茫大洋深处,还有更大的风浪、更严峻的考验,等待着远望2号船。时任远望2号船船长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吴锦高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2002年3月,远望2号船出航执行“神舟三号”任务。可刚驶入南太平洋,便遭遇了极端恶劣海况,导致船体受损。是返回国内修理?是停靠外国港口等待救援?还是冒险奔赴预定海域执行任务?吴锦高必须要做出艰难的抉择。

要知道,发射也有气象窗口,已经竖在发射塔架上的飞船,同样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在国内技术部门的协助评估之后,并经请示上级同意后,远望2号船决定“带伤上阵”。

老天爷的脸色变幻莫测。正当他们在任务海域即将开始第四天的测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迅速逼近远望二号船——船所在的海区未来24小时内将生成一股热带气旋,风力最高可达11级。这是现在船所能承受的极限!

为了拿到6个圈次的数据,远望2号船决定向危险进发。此时,船体有三处裂缝,风力已达10级。更为糟糕的是1号主锅炉泄漏,必须马上抢修。按规程,停炉24小时降温后才可以进炉修理。但海情紧急,抢修人员在停炉8小时不到就进炉开始工作。他们在狭小的洞内铺上冰砖,人躺在冰砖上面修理……经过近40个小时的紧急抢修,船保住了,风暴被甩到后面,并在预定海域圆满完成了测控任务。

2005年1月13日,远望2号船被授予“功勋测量船”荣誉称号,这是党和国家给予远望人的至高荣誉。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