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低应变检测仪被广泛的应用在桩基完整性检测中,这种仪器采用的低应变反射波法就是首先间接的通过波形分析,然后根据快捷方便等特点判定基桩是否具有完整性的,但与此同时这种方法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接下来,岩联小编将重点介绍低应变反射波法判断桩身缺陷的局限性以及该法检测常用桩型的常见问题。
1低应变反射波法判断桩身缺陷的局限性
建立在理想化的一维杆波动理论就是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依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理论具有的局限性如下:
(1)很难掌握根据预制桩的接头以及裂缝等反射波来判断的尺度。
(2)由于混凝土离析范围较大或者渐变型缩径时,很难辨别波形缺陷反射波。
(3)很难发现以及判断被检桩有较严重的浅部缺陷问题。
(4)由于施工的记录不详细且不真实,并且缺乏详细的地质资料,被检基桩的缺陷类型,例如夹泥、离析以及缩径等现象都不能具体的判断出来。
(5)不能有效的检测出与桩身轴线平行的垂直裂缝。
(6)很难判断出桩底沉渣的具体厚度。
2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常见桩型的常见问题
1)钻孔灌注桩
在配制护壁泥浆时,若相对密度不合适,就会造成塌孔并形成夹泥断桩的现象,在水下浇灌混凝土时,若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合适,就会使桩身混凝土产生离析的现象,在浇灌混凝土是若不连续,就会使桩身混凝土产生离析的现象同使会有夹泥或断桩的现象,若清孔不干净不彻底,就会使桩底沉渣,导管拔管过快或漏水从而造成断桩的现象。
2)人工挖孔灌注桩
在不易抽干或者较干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就会导致桩底附近的混凝土相互胶结,不能彻底清理桩底沉渣。
3)沉管灌注桩
在振动沉管时,土层软硬相交的地方容易产生裂缝或者发生基桩断裂等现象,与此同时也会使地表土隆起,使初凝的混凝土产生拉裂从而使基桩断桩或产生裂缝。
总之,利用低应变检测仪检查基桩完整性的方法已被建筑工程界认同,在分析过程中,为了保证实测曲线的有效性,使开挖验证、检测结果以及真实情况达到一致,就要根据采集的信号做出必要的滤波以及处理工作,同时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要有效的运用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且要充分的把握测试因素以及确定方法,这样才能有效的得出与实际相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