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有何应用价值?

建大仁科
关注

农业用水合理化,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一“统”多赢

据新华社12月8日消息,天宝陂、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园围8日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成为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来自印度、伊朗、日本、韩国、南非的10处灌溉工程。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105处,分布于16个国家。

“传承至今的古代灌溉工程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哲理,是我国水文化发展的瑰宝,对当今灌溉农业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和启示价值。”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主席、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说,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灌溉工程,可以汲取古人利用自然和人文科学造福当地人民群众的智慧,进一步挖掘发展灌溉工程的功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同时也为建设现代化灌区赋予了更深刻内涵。

中国兴修灌溉工程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创造了多种灌溉工程类型,为适应各地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古代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灌溉工程类型,如引水渠道、坡塘堰坝、坡渠串联、井泉、坎儿井、御咸蓄淡等工程类型,为之后的不断发展,积累了许多工程技术经验。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是用水大户,灌溉工程在农业中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用水量大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3%,但是,其中真正被农作物用到的还不到30%。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了,造成了大量的用水浪费,墒情监测,是推广节水农业新技术,实现科学用水和合理有效用水的关键技术环节。

墒情,是土壤水分满足作物生长的程度。对土壤墒情信息,从宏观到微观监测预测和动态分析,传统获取手段很难实现。如果根据监测土壤墒情信息,实现控制灌溉时机和水量,可以有效提高用水效率。

为了改善和发挥土地价值,减少资源浪费,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能帮助人们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信息,科学指导各地抗旱降渍、防灾减灾,指导农业种植。实现科学用水和合理有效用水的关键技术环节。为农田水分管理、指导灌溉提供着依据,做好墒情监测,是防止干旱,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环节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并没有形成正比,确切的说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农民仍然在凭感觉种植,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合理使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能为农业节水贡献一份力量。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