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受风力、地铁运行、温度多因素耦合作用,深圳赛格大厦发生两次晃动,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安装阻尼器以提高防风防震能力和舒适度。阻尼器减震并非新技术,其在建筑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整体上看,在全球高层建筑中,阻尼器采用率较低,约为30%左右,但随着高层建筑数量上升,阻尼器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阻尼器制造行业主要代表性公司:目前国内阻尼器制造行业的代表性公司主要有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德公司、江苏容大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本文核心数据:阻尼器采用占比、阻尼器类型结构占比、全球高层建筑数量
赛格大厦发生多次晃动,专家建议安装阻尼器
2021年5月18日,深圳赛格大厦出现振动现象,目前大厦主体结构及周边环境未发现涉及安全异常情况,周边地面未发现开裂现象,室内钢结构及装饰面层处于正常状态。
2021年5月19日下午,赛格大厦再次出现晃动。2021年5月20日中午,部分深圳赛格大厦商户表示,多个楼层感受到晃动。5月19日,《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赛格广场大厦摇晃的情况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专家初步认为造成赛格广场大厦震颤的原因是多种因素耦合,主要是风的影响,还有地铁运行和温度的影响。
经专家测量,目前赛格大厦倾斜率位于0.01%-0.02%之间,小于允许倾斜0.2%,远远小于规范要求,专家一致认为赛格大厦没有倾斜。鉴于该大厦未安装阻尼器,专家建议,下一步可以考虑安装阻尼器以提高防风防震能力和舒适度。
阻尼器减震并非新技术,在建筑结构中具重要作用
在近地表空间中,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而有显著的变化。高层建筑发生晃动主要有多种因素导致,主要因素为地震,其次是风力因素,以及其他各类因素耦合作用。
阻尼,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各种阻力的影响,能量逐渐衰减而运动减弱的特性。在力学中,对于使自由振动衰减的各种摩擦和其他阻碍作用,称为阻尼。
安装在结构系统上,可以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称之为阻尼器。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振消能。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其发展十分迅速。在建筑抗震加固措施中引入阻尼器,将若干阻尼器安装于框架结构柱间,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增加结构阻尼,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所以在高层建筑中,常常安装阻尼器已达到减震的效果。
阻尼器采用率仍然较低,采用率仅为30%
尽管阻尼器对高层建筑减震具有重大作用,但总体上看,全球阻尼器采用率仍然较低。根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的统计,截至2019年目前世界前20名最高的建筑,共有30%左右采用阻尼器。
——类型结构
当前,建筑中使用的阻尼器主要类型有主动质量阻尼器(AMD)、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ATMD)、防屈曲支撑(BRB)、混合质量阻尼器(HMD)、调谐液体柱阻尼器(TLCD)、调谐液体阻尼器(TLD)、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粘滞阻尼器(VD)、粘弹性阻尼器(VED)。从CTBUH的统计来看,超高层采用的阻尼器类型有48%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其次是20%采用粘滞阻尼器(VD)。
——主要案例
世界上最高塔楼主要有上海中心、平安金融中心、台北10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吉隆坡双子塔(两座)、432 Park Avenue、Pricess Tower、23 Marina、Almas Tower。从世界最高塔楼阻尼器安装情况上看,这10座塔楼主要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安装高度主要在300米以上。其中,上海中心建筑高度达632米,阻尼器安装在125层位置处,装置安装在达约581米高度处。
从部分高层建筑阻尼器的质量上看,高层建筑阻尼器重量在300吨-1200吨之间,多采用单摆级装置。
——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来看,采用阻尼器的塔楼主要集中分布在台风地区、地震多发地区。
高层建筑数量整体上升,阻尼器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1990年以来,全球200米以上高层建筑数量整体上升,2020年,全球高层建筑数量达1733座,CTBUH预测,2021年,全球高层建筑数量约达1858-1883座。
从新增数量上看,CTBU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106座200m以上建筑竣工,与2019年的133座相比下降了20%,下滑的原因主要归咎于新冠疫情导致的停工。同时,CTBUH还预测,2021年建成的摩天大楼数量将在125座至150座之间增长,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
从全球200米以上建筑新增数量上看,近年来,全球高层建筑新增数量整体保持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阻尼器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结合CTBUH公布的数据可知,高层建筑阻尼器采用率在30%,阻尼器重量范围在300-1200吨之间,CTBUH预测,2021年全球新增高层建筑数量约为125-150座,进一步测算可得,2021年,全球高层建筑阻尼器需求数量约达38-45个,总重量约达11400-54000吨。
注:测算数据,具体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