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外销量创新高,分析师称其2023年表现异常出色

BT财经
关注

作 者 | Jordan Sauer

译 者丨杨佩奇

了解更多金融信息 | BT财经数据通

作者系分析师、价值投资者。

在2022年第四季度,鉴于比亚迪非凡的增长前景和相对于西方汽车制造商的成本优势,我认为应该“买入”比亚迪的股票。

比亚迪在2023年实现了强劲增长,在12月的表现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这一业绩的激增得益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支持以及该公司国际交付的成功。进入2024年,比亚迪有望看到进一步的增长空间,因为中国的电动汽车需求预计将继续支撑下去,而宏观变量将逐步改善。此外,随着电池投入价格下降和规模经济效应开始显现,我看好比亚迪扩大利润率的能力。因此我给予该股“买入”评级。

作为参考,比亚迪股票在2023年表现不佳。在过去的12个月里,比亚迪的股价基本持平,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约为23%,该公司主要竞争对手特斯拉的涨幅约为110%。

1

比亚迪表现强劲:超越特斯拉

尽管宏观背景充满挑战,但比亚迪在2023年的表现异常出色。事实上,在去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甚至成功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第四季度交付了48.4万辆汽车,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而比亚迪向客户交付了创纪录的52.6万辆纯电动汽车。2023年全年,比亚迪共售出302万辆汽车,较上年大幅增长62%,实现了该公司300万辆的宏伟目标。

此外,该公司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销量也特别好,去年12月创下3.6万辆的新高,全年销量达到24.3万辆,超过了该公司20万辆的目标。

在过去的12个月里,比亚迪的销售额飙升至780亿美元。与此同时,该公司营业利润跃升至4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0%。投资者应该考虑到,比亚迪利用多年来的战略规划,通过制造电动汽车所需的几乎所有资源控制了供应链。随着行业价格战的加剧,比亚迪对垂直价值链的全面整合可能成为其相对于同行的关键竞争优势。

2

进入2024年

展望2024年,我仍然看好比亚迪。其中有几个驱动变量:首先,我认为即将到来的降息对需求是有利的,因为投资者应该考虑到很大一部分汽车购买依赖于信贷融资。因此,降低信贷成本可能会对消费者信心和融资可及性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即使面临更广泛的宏观挑战,我仍然预计中国的电动汽车需求背景将非常强劲。我指出,2023年11月,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达到84.05万辆,比上年增长41%。环比增长9%,这表明按年计算需求正在加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与2023年相比增长放缓,市场仍可能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为比亚迪提供巨大的销量推动力。

诚然,2023年电动汽车销量的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促销和降价,因为汽车制造商试图让消费者更容易买到电动汽车。虽然我预计2024年将出现类似的趋势,但我认为价格折扣带来的利润率不利因素将被较低的成本基础所抵消。

具体来说,由于锂价格的调整,预计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而目前锂价格已下降。此外,随着比亚迪销量的增长,该公司可以利用规模效应来获得更有利的成本。

3

估值

考虑到2023年的强劲交付以及进入2024年的看涨背景,根据市场上比亚迪的每股收益预测等多重因素,我现在计算出比亚迪股票的目标价为47.55美元,这意味着基于基本面因素,该股的上行空间约为70%。

4

风险

和每一项投资一样,购买比亚迪的股票也有风险。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都在加剧,新的初创公司(蔚来、小鹏、Lucid、百度、小米)和老牌汽车巨头(大众、通用汽车、丰田)都在进军这个市场。

如果竞争加剧,特别是在定价方面,从经济角度来看,电动汽车行业的吸引力可能会掩盖其强劲的增长。最后,比亚迪股价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对中国公司和整体风险资产情绪的影响。尽管该公司的业务基本面没有改变,但这种波动可能会持续下去。

5

结论

比亚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表现超过了特斯拉,以创纪录的52.6万辆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强劲表现得益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支持以及成功的国际交付。

进入2024年,预计比亚迪将进一步增长,抓住中国电动汽车需求以及强劲的国际销售牵引力。此外,我对比亚迪利润率增长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主要是由于电池投入成本的下降和规模经济的影响。综上,我认为比亚迪的股价可能被低估了70%左右。考虑到商业势头和估值,我给予比亚迪股票“买入”评级。

【BT财经温馨提示】本文章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

       原文标题 : 【BT金融分析师】比亚迪海外销量创新高,分析师称其2023年表现异常出色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